财新传媒
2020年12月18日 11:00

吕乃基:“内卷”杂议

近日,“内卷”一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内卷”意为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李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通俗地说,就是看起来大家都很努力,其实整体和个人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内卷,一方面是包括资源束缚在内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是主体的选项受限,生态位重叠;不是突破外部压力,而是更多消耗自身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才智,试图有所改...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5日 18:54

生活在“表面”

1.

“表面”,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几乎相反的褒贬之意。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表面一词主要是贬义,如表面上、表面文章,要求表里如一,如此等等。

不过在自然科学,表面,无褒贬之意,对“表面”的研究如火如荼,有表面化学、表面物理、表面物理化学,甚至表面生物学,由此得到的成果也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若是把自然科学中的“表面”概念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倒是会引发有趣的联想。

先...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3日 17:35

弯道超车中的产业次序

 

中国70余年发展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弯道超车一直是基本策略。然而弯道超车也带来弊病(参见中国,在弯道超车时丢失了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近日看到基于“产业次序”的更详尽全面的论述(是时候彻底反思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了https://mp.weixin.qq.com/s/qG-VVdzlb4MFPxb2SReOQg,简称反思)。

所谓“产业次序”,如按生产要素的密集度,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资金技术密集,到知识技...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1日 08:44

空洞自足,没完没了——列维-布留尔述及中国古代思维方式

 

近日阅读《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是列维-布留尔得到世界公认的名著。一路看下来,感到出彩之处颇多,受益匪浅。不料在第447页处有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的科学就是发展停滞的一个怵目惊心的例子。它产生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如烟海的百科全书,但在我们看来,所以这一切只不过是扯淡。怎么可以在许多世纪中付出这样多的勤劳和机智而其结果却完全等于零呢?这是由于许多原因...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8日 18:37

“美国民族”和“熔炉”

民族,深深植根于历史,源于血缘关系,拥有同一个图腾。譬如“血浓于水”,黄皮肤黑头发,龙的传人,云云。

美国一开始就是移民国家,其“人民”的主体不是“原住民”(参见另类三个世界),而是几乎全都来自欧洲,主要是英国。美国虽在独立战争中与英国分开,但与英国依然有包括血缘在内千丝万缕的联系。随后,不仅是欧洲,世界各国也加入向美国移民的行列。美国立国的制度成功地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的心,自由女神在长岛欢迎...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6日 08:55

同样面对日心说和进化论,为什么中西文化有不同反应?

让·拉德里尔在《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中指出,对于所有在后来传入科学的国家来说,科学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必然是一异己的因素,必然要与传统文化发生全面的对抗;实际上即使对于科学在其中萌芽的欧洲,同样存在科学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然而或许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科学成果,孕育了科学的欧洲传统文化所掀起的对于科学的对抗浪潮,远大于“后来传入国家”对于科学的反应,其典型当首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达尔文的进化...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3日 17:40

另类“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的说法已经有多种版本。60年代美苏第一世界,发达国家第二世界,余者第三世界。这样一划,中国自然成为第三世界的盟主。

70年代,波普尔区分了外部的客观世界即世界1,内心的主观世界,世界2,以及由客观知识组成的世界3。有趣的是,波普尔没有把序号放在“世界”的前面,而是谦逊的放在后面。这样的划分可以归入文化层面。

全球化以来,又有人区分了金融国家,制造型国家,以及资源型国家。金融国家仅美国当之无...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1日 08:05

人工智能研发的技术范式

技术范式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1982年由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提出。技术范式是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而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于自然科学的原理。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在人工智能半个世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技术范式正在形成之中。

一、技术范式

技术范式(雍歌)是人们解决技术问题时所依据的一定的技术期望、工艺知识、现有技术水平及资源利用模式等,它规定着技术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9日 08:03

创新:呼唤野性思维

笔者曾上传了思维方式的“生态”,此文属同一系列。

当下,创新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起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法国人类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

列维·斯特劳斯的大作之一是《野性的思维》。书中,斯特劳斯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性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性思维不是分属“原始”与“现代”或“初级”与“高级”这两种等级不同在时间上,处于先后...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7日 09:33

贝勃定律的科学释义-人在测量

偶尔听闻“贝勃定律”,颇感兴趣。后来在网上查到较为完整的说明。笔者无意在人文领域深入探讨,而是试图揭示贝勃定律与误差理论的某种关系。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5毛钱一分的晚报突然涨了5块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万的房产也涨了5,甚至500,你都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

有经验的谈判专家在谈判临近结束时才提出一些棘手的条件,而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感到“来之不易”,...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5日 08:33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初心”

近日在某群中见到这样的观点:从时代来看,亚当斯密早已out,亚当斯密的思维方式太过简单化、理想化。

1.

首先,亚当斯密没有或较少考虑到心理和社会因素。

心理学质疑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行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决策的偏见和局限,指出市场决策需要有从试验和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只存在“有限理性选择”。行为金融学发现金融市场波动受大众心理影响,经济决策不是个人独立的理性行为。演化生物学与演化心理学否定新古...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3日 10:55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之二 美国的实力

日前,笔者上传了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1:实力的提升历程)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2:实力的逻辑结构)

 

以上分析为理解美国实力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美国实力之源

美国,从一开始就轻而易举获得了其他国家要经过多少征战和积累才可能获得的自然实力,还要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西皆大洋,南北无强敌。世界各地的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和大小船只来到美国,其初衷大多只是求生,...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2日 08:03

河流与山峰——理解及欣赏后现代音乐的两个视角

"神秘""鬼气""朦胧"——往往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听近些年来包括谭盾等中国作曲家的“后现代”作品时的感受,或者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听不懂啦,(后)现代音乐。究竟该怎样看待包括中国青年作曲家在内的后现代音乐呢?音乐史和文明史可以为此提供新视角。

笔者已经上传了知识之树(1知识之树(2相对而言较为抽象,此文或可作为一个案例。

从音乐史上看,可以认为后现代音乐继承近现代音乐的两个基本类型----浪漫主...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0日 08:06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2:实力的逻辑结构)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2:实力的逻辑结构),是对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1:实力的提升历程)的逻辑分析。

2.实力的逻辑结构

自然实力,知识实力,社会实力,以及伦理实力,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实际上,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同时具有这四种实力,四种实力彼此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只是在各个时期,这四种实力的权重有所不同而已。可以由上向和下向因果关系考察四种实力之间的逻辑关系。

先分析上向因果关系...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8日 09:59

知识之树(2)

在“知识之树(1”的最后有这样两句话:

 

各个文明固守自身的地方性知识,是如今文明冲突的根源之一。

只有最具普遍性的知识方能穿透所有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和历史性而成为人类知识的共同基础。

 

二、树干(近现代):普适性知识

1.

近代之后,一种不同于四大知识体系的新的知识体系兴起,这种知识体系具有如此巨大的穿透力,不仅能够越过海洋、山脉或沙漠的阻拦,而且能穿透地域和历史的浓雾。

这种新的知识体...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6日 07:28

知识之树(1)

摘要: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特别是关于由客观知识构成的“世界3”,不仅在哲学王国,而且在现实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3”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化过程,在逻辑上有自身的框架结构。世界3的演化犹如由根须经主干到枝叶的生长过程,世界3的框架结构犹如一棵由根须、主干和枝叶构成的大树。

 

知识之树,是国家实力的骨骼(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1:实力的提升历程)

本文考察知识的历程,特别是编码知识的发展历...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4日 08:25

回望:WTO的科技属性

随着美国大选的推进,过往的WTO,曾经的TPP,以及现在的CPTPP再次浮现在世人面前。加入WTO已近20年。不妨先回顾过往的WTO,再看被废黜的TPP和现在的CPTPP,以对新情况有所准备。

 

WTO的三大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地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科技属性。

1. 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即要求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所有...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1日 21:40

什么是国家的“实力”(一之1:实力的提升历程)

生物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在人类社会,国与国以各自的实力相互博弈与合作。什么是国家的实力?

如果人类超越生物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何为“天”?

 

在全球化中,国家以各自的资源禀赋相互耦合,营造全球产业链;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而后的逆全球化,各国以其全部实力相互竞争。国家实力对于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当下,已经有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和锐实力之说,大致停留在现象层面...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8日 18:43

历史的钟摆2——走出分岔点“了吗?”

2016年,特朗普意外当选。随后学界、政界和经济界有大量研究讨论偶然性中的必然性。话音未落,孰料短短4年后特朗普便已落马。

笔者日前刚上载“历史上的钟摆1 http://lvnaiji.blog.caixin.com/archives/236906 ”。特朗普4年执政,算得上是“钟摆”吗?如果是,这次拜登上台,岂非又摆回去了?4年周期,未免太短。

如果不是,怎么理解特朗普4年前横空出世;2020,即使病毒来袭,依然有如此多的拥趸,缠斗到最后一刻?

或者说...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5日 10:26

“蚂蚁事件”折射出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之困惑

围绕马云发言、蚂蚁金服上市暂停和有关部门约谈(简称“蚂蚁事件”)的关注,一度盖过对美国大选的关注。

蚂蚁事件中折射出世态万象,如银行、蚂蚁金服与借方各自的利益,夹杂着消费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高利贷”这样刺人眼球的词汇,还有以往一再提及的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等等。实际上自近现代以来,这些方面的纠缠已久,虽然在形态和细节上有差异。

此文关注的是另外的话题。

首先,蚂蚁事件揭示了由实体经济迈向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