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4月17日 17:14

疫情中的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观(一):疫情中的科学理性及其局限

科学理性要求将人类的认识与实践建立于客观事实与规律的基础之上,以及展开质疑和反思。科学理性不排斥自由意志,然而自由意志不可肆意而为,只能限于事实和规律的范围内。自由意志需接受科学理性的审视和质疑。

客观事实与规律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可以区分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三部分,其客观性依次下降,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类关系中的事实与规律是其中的基础部分。

可以从几个层次分析。其一,仅就科学本身而言。一...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14日 19:00

疫情中的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观(序)

:以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及其关系来梳理各国应对疫情之举措。科学理性涉及有关疫情的事实与规律,存在边界与局限。技术理性涉及政府应对疫情之投入产出比,社会所能接受的功能价格比,以及两个比之比,可以区分大政府小社会和小政府大社会。技术理性必然涉及价值观。在疫情中,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生命上升到首位。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观处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中。在应对疫情中,必然发生国家主权回归和关于国际伦理的争执。...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11日 12:08

时间图景——科学影响文化的重要途径

时间图景是科学(包括技术)影响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1.

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时间图景。

其一,以过去限定现在,但“过去”——或古人云,“孔子曰”,或某种宗教教义,或由远古代代相传下来的传说、神话——或者未经理性的质疑和经验的验证,或者干脆就位于可以思辨和经验的时间之轴之外。

“原罪”使人的一生背上沉重的十字架,霍桑的“红字”刻在人的心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祖宗的规矩”则扼杀人的全部生命力。死人...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07日 18:02

人的三大关系(二7):科学技术原罪背后的人性(上)

之前发的人的三大关系(一):理解历史和世界的分析框架人的三大关系(二1):西方的路。(一)是序,(二),旨在由三大关系集中探讨西方的道路。本文是(二)系列的第七篇。

1.本能

科学技术原罪的背后是人的本能——好奇与控制,以及人性的弱点。当今世界已经普遍接受,至少在事实上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因而本文述及的不只是西方,而且是就人类而言。

A.

人在认识上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于动物的习性...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04日 17:34

人的三大关系(二6):技术的“原罪”(下)

人的三大关系(二5):技术的“原罪”(上)对技术引发危机的同时性分析,(下)是历时性的考察。

与科学一样,技术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此处主要分析近代科学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技术的历程(近代之前的技术史另文探讨)。

其一,由简单到复杂,这一点与科学的历程吻合。具体而言,从相应于基本物理运动的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的钟表、热机和电机,经由相应于化学运动的尿素、染料、炸药和各种合成材料,到...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01日 18:28

科林格里奇困境

1.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发现,一项技术的社会后果不能在技术生命的早期被预料到。然而,当不希望的后果被发现时,技术却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对它的控制十分困难。

这就是控制的困境。当后悔或修改容易进行,还来得及时,没法预测到其必要性;当问题变得严重,看得清楚时,改变却变得昂贵、困难和耗时,以致难以或不能改变。这就是所谓科林格里奇困境。(《技术的社会控制》1980

2....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9日 17:02

历史的钟摆(5)——进化论,灾变论与爱因斯坦

笔者曾写过数篇历史的钟摆——2020美国大选(1到(4)。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声称,“进化论即将被推翻”(https://mp.weixin.qq.com/s/B6biKQ5jiJpqcSFIIexKEQ)。其实,类似的文章不少,且均言之凿凿。

本文不涉及其中的论据,仅剖析其结论。

可以在“历史的钟摆”这一大的视野下审视“进化论即将被推翻”。

1. 认识史

阅读此文,直接的联想就是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居维叶的灾变论。居维叶的灾变虽与进化正相...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6日 20:19

人的三大关系(二5):技术的“原罪”(上)

之前发的人的三大关系(一):理解历史和世界的分析框架人的三大关系(二1):西方的路。(一)是序,(二),旨在由三大关系集中探讨西方的道路。本文是(二)系列的第五篇。

1.

一部分人研发生产出满足自己或另一部分人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设计人员自己的直觉和偏好),为此在科学提供的知识库中特定地选择若干“原理”进行特定的组合,这就在科学的原罪之上又叠加了技术的原罪,由此导致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3日 17:57

“脱碳入硅”与演艺界赚大钱

演艺界与科技界的收入和社会的关注度,二者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对此,人们往往从价值观高度予以批判。然而,根源不在于此。

笔者刚发了你我他,在“知行系统”的哪一个台阶,述及鲍捷的脱碳入硅,也就是认知行为系统的阶梯,其中的观点或有助于解释上述疑问。

个人即使站在科技认知行为系统的台阶上,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即使在醒着的十几个小时里都持续以此进行思维和行动。平素里,武侠、八卦、游戏,与喵星人等宠物为伴...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0日 07:59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空间是人类发展的时间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这是马克思的名言。

地球空间狭小,有限的空间,还有2/3是海洋。人类由时间上的延续克服空间上的制约。

何谓时间?多少哲人为之绞尽脑汁。有牛顿的绝对时间,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一维时间,或许还有多维时间。马克思说的又是什么“时间”?

显然,此处的“时间”,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时间,或可称为“人类时间”。目前来看,也就是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存在的时间,无论多长,然而有限。譬如“流浪地...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4日 18:20

人的三大关系(二4):对自然的待解、曲解和不解

必须看到,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源泉,也给西方文化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对作为博弈方的自然的待解、曲解和不解(人的三大关系(二2):自然,西方文化之源),另一方面是对作为博弈另一方的人的消极影响(人的三大关系(二3):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此处,人与自然的博弈主要指科学。科学包括科学活动与科学理论。科学活动包括实验和在实验前后的认识过程,以及实验与认识的反复比较。科学存在与生俱来的原罪,科...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1日 22:02

低维的规则与高维的漏洞(二)

桌面上的事情若是放到桌面下,个案处理,下不为例,那就意味着黑箱操作,逃避公开公正公平的规则;反之,要是桌面下的事情拿到桌面上来,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贻笑大方,戏言曰“不上台面”。这在今日世界,已成为常识。

1.桌面上的规则与桌面下的漏洞

在此意义上,桌面,就是规则,是围坐于桌子旁的利益相关者,为处理个体之间共同涉及的事务而安排的共同遵守的规则,譬如罗伯特议事规则

然而任何规则都有其漏洞;桌子有桌...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8日 18:00

桌面与规则(一)

1.桌面

桌子,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现代社会,哪怕有了电脑和互联网,无论是吃饭还是办公,桌子也都必不可少,例如各式各样的办公桌、饭桌和电脑桌。

在漫长的岁月里,桌子通常用木头做成,端坐在桌子周围的人看到的是众人的上半身,被桌面挡住的腰以下的部位是看不见的。人们对于如此之景观习以为常,也没什么可多说的。然而近日在亲戚家做客,用的竟然是一张玻璃桌面的桌子。众人围坐,桌面下的风景一览无遗。裤子、...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5日 16:26

第四间断?第五间断!

 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马兹利士(Bruce Mazlish)在《第四间断:人机合作进化》(1993)中,将人与机器之间的差异性称作“第四间断”。

前三个间断分别是:地球中心论,地球与其他星球不一样。哥白尼的日心说弥合了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间断”;

第二个“间断”,人是天之骄子,与所有其他动物不一样。达尔文的进化论消除了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生理上的差异;

第三个“间断”是,即使人与动物在生理上相似,在心理上依然与动...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2日 16:53

你我他,在“知行系统”的哪一个台阶?

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人类的历史(划分人类发展阶段的三个维度)。按科技、社会制度,以及人的认知系统的演化。前者外在于人,社会制度争论不休,按人的认知系统的演化来划分,既从人己关系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又具有相对客观的依据。

上世纪340年代,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形成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2-7岁,前运算阶段;67-111...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7日 21:41

冗余,二八定律

某处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当技术功能的意向性因素过分地取用技术结构的“有用”元素而忽视“冗余”元素,将会导致技术的二元结构失衡,技术进化或技术知识的发展会出现瓶颈现象”。这里的“冗余”不仅是安全系数。遗憾的是,未看到具体论据。

人类基因,95%以上是冗余。

某中性基因在此语境为中性,在彼语境就可能为优势或劣势而被选择或淘汰。或许是面对选择压力更有韧性和耐力的潜在的优势基因。中性是韬光养晦是生物进化对...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4日 18:06

德高望重?(往事追忆1)

大学毕业先在东北山村度过十年,1978年改行入了现在的领域,1981年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当时是青涩有加。

大会听大佬畅谈,精彩绝伦;小会闻长者发言,各抒己见;讨论有学者指点,如醍醐灌顶。拍照时,第一排领导前辈你推我让,摄影师关照站在后排的我辈,注意露出头来。拍照前后或要搬动凳子,自当挺身而出。用餐时,惊讶学术会议竟然有这等奢华,惊讶斯文的学者一个个好胃口,好酒量。敬酒背后的学术内涵社会背景更是费思量。...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1日 16:57

博弈中的心理学——对“棉花糖”实验的联想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这六个心理学实验,影响了教育百年https://mp.weixin.qq.com/s/OrWDoMdtosfWzz25_ky-CQ)笔者并不认同其中的大部分,其中的一些实验简直令人发指,此处仅述及由“棉花糖”实验引发的联想。

实验1.“蜡笔、贴纸”

心理学家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一位同事会告诉孩子们,“可以现在使用旧蜡笔,或者等她去拿一些新的更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18日 17:23

划分人类发展阶段的三个维度

每每有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梳理人类的历史。

其一,按科技的发展划分,如材料: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是各种人造材料等等;能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核能时代,现在强调太阳能等等;信息:19世纪末到20世纪,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技术兴起,信息技术成为高技术的核心,随后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上述三条线索,材料、能源和信息,正是支撑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是载体,能源驱动,信息实行组织和控制。芯...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15日 16:52

三大关系(外一篇) “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析李约瑟假设

除了通常所知的李约瑟悖论外,李约瑟还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那么一开始就不是力学,可能是电磁学。

可能吗?

思路一:量纲。

在科学史上,按现在的标准,称得上是科学的最早的学科是几何学和力学。几何学的量纲是L,长度,还有弧度,运动学加上时间T,力学再加上质量m,阿基米德时代可能是重量。接着电磁学、化学,还要加I电流强度和n,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等等。生物学的量纲多到数不清。于是,随着研究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