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行系统说开去
关于人类社会的演化有没有朝着某个方向的时间箭头或线索,一直众说纷纭。基本认同的有两条线索,其一,科技或生产力的发展,如第n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或1.0、2.0等等。德布雷,作为切•格瓦拉的战友和哲学家,最终意识到,“归根到底,唯一跳出循环意义外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技术革命,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不复往返的”。
其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由生理向心理的提升。个体发育与系统演化相一致。人类一开始直面自然界...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首次提出元宇宙这一称谓。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一理论没有或较少考虑作为个体之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笔者提出“自然-社会,物质-精神”需求维度,参见人的“自然-社会,认知-情感”需求层次及其实现途径1,以及人的“非”马斯洛需求层次2——兼及山地马拉松悲剧。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三篇,讨论需求的“精神”维度:认知、情感与超越。
1. “认知型精神需求”,简称“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旨在客观地...
摘 要:人的认知-行为系统的演化经历若干阶段——哺乳动物的认知-行为系统,分别与语言和文字相应的认知-行为系统,科技认知-行为系统,以及与计算机语言相应的认知-行为系统。莫拉维克悖论涉及儿童的认知-行为系统,由生物重演律可知,实际上相当于人类早期的哺乳动物认知-行为系统。
“悖论”表明,人的认知-行为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有得有失;在越来越抽象之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人类所继承的哺乳动物的认知-行为能力,也就是在...
1.
自然界在人的需求层次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可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前者即自然性物质需求,后者为自然性精神需求。
自然性物质需求,指个体从自然界中满足自身维持生理上生存的需求,如温饱、安全,以及性(在原始未开化的意义上)等。人的自然性物质需求相对稳定,一方面,其基本底线是维持生命,人际之间大致相同;另一方面是有限度,受社会和时代的影响较小,基本上不会水涨船高,这就是恩格尔...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必须指出,这一理论是对西方社会语境下人的需求提升的抽象提炼,而个体沿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提升和自组织,塑造和推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历史轨迹与个体提升的过程基本上保持一致。
这一理论以个体为中心,基本上没有或较少考虑作为个体之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未必完全适用于不同社会的语境。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上,无论是一开始的五层还是后来添加的七层,实...
演艺界与科技界的收入和社会的关注度,二者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对此,人们往往从价值观高度予以批判。然而,根源不在于此。
笔者刚发了你我他,在“知行系统”的哪一个台阶,述及鲍捷的“脱碳入硅”,也就是认知行为系统的阶梯,其中的观点或有助于解释上述疑问。
个人即使站在科技认知行为系统的台阶上,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即使在醒着的十几个小时里都持续以此进行思维和行动。平素里,武侠、八卦、游戏,与喵星人等宠物为伴...
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人类的历史(划分人类发展阶段的三个维度)。按科技、社会制度,以及人的认知系统的演化。前者外在于人,社会制度争论不休,按人的认知系统的演化来划分,既从人己关系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又具有相对客观的依据。
上世纪3、40年代,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形成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2-7岁,前运算阶段;6、7岁-11、1...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这六个心理学实验,影响了教育百年https://mp.weixin.qq.com/s/OrWDoMdtosfWzz25_ky-CQ)笔者并不认同其中的大部分,其中的一些实验简直令人发指,此处仅述及由“棉花糖”实验引发的联想。
实验1.“蜡笔、贴纸”
心理学家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一位同事会告诉孩子们,“可以现在使用旧蜡笔,或者等她去拿一些新的更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
每每有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梳理人类的历史。
其一,按科技的发展划分,如材料: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是各种人造材料等等;能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核能时代,现在强调太阳能等等;信息:19世纪末到20世纪,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技术兴起,信息技术成为高技术的核心,随后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上述三条线索,材料、能源和信息,正是支撑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是载体,能源驱动,信息实行组织和控制。芯...
近日看一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SPqAK0yFTgN3V1ItM0LOlA )有感。
在一般意义(非敌对)上,彼此间的语言交流有以下三点或三个环节。
聆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适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就事论事,不揣摸对方动机,不以“阴谋论”否定所谈之事中的合理性,也不以“心是好的”,为所谈之事中的不合理辩护。
准确表达的能力,用合理的方式捍卫自己的观点。此处,“合理的方式”非常重要。往往...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趣文(Dan Gilbert,人为什么快乐https://mp.weixin.qq.com/s/RzcQ2bPSmOKJ3znLY3Rn_w),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人为什么快乐”。要点是:
心理防御系统在无需选择时最有效(也就是“快乐”)。人会自我开导,以满于现状,甚至产生快乐来接受不可改变的现状。自由选择、决断力和改变决定的能力是人为制造的快乐的敌人。选择是一种折磨。有选择权会想要更多,妨碍心理防御系统去制造快乐。如果向某人提供了选择空间...
近日阅读《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是列维-布留尔得到世界公认的名著。一路看下来,感到出彩之处颇多,受益匪浅。不料在第447页处有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的科学就是发展停滞的一个怵目惊心的例子。它产生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如烟海的百科全书,但在我们看来,所以这一切只不过是扯淡。怎么可以在许多世纪中付出这样多的勤劳和机智而其结果却完全等于零呢?这是由于许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