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二八定律
某处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当技术功能的意向性因素过分地取用技术结构的“有用”元素而忽视“冗余”元素,将会导致技术的二元结构失衡,技术进化或技术知识的发展会出现瓶颈现象”。这里的“冗余”不仅是安全系数。遗憾的是,未看到具体论据。
人类基因,95%以上是冗余。
某中性基因在此语境为中性,在彼语境就可能为优势或劣势而被选择或淘汰。或许是面对选择压力更有韧性和耐力的潜在的优势基因。中性是韬光养晦是生物进化对...
大学毕业先在东北山村度过十年,1978年改行入了现在的领域,1981年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当时是青涩有加。
大会听大佬畅谈,精彩绝伦;小会闻长者发言,各抒己见;讨论有学者指点,如醍醐灌顶。拍照时,第一排领导前辈你推我让,摄影师关照站在后排的我辈,注意露出头来。拍照前后或要搬动凳子,自当挺身而出。用餐时,惊讶学术会议竟然有这等奢华,惊讶斯文的学者一个个好胃口,好酒量。敬酒背后的学术内涵社会背景更是费思量。...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这六个心理学实验,影响了教育百年https://mp.weixin.qq.com/s/OrWDoMdtosfWzz25_ky-CQ)笔者并不认同其中的大部分,其中的一些实验简直令人发指,此处仅述及由“棉花糖”实验引发的联想。
实验1.“蜡笔、贴纸”
心理学家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一位同事会告诉孩子们,“可以现在使用旧蜡笔,或者等她去拿一些新的更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
每每有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梳理人类的历史。
其一,按科技的发展划分,如材料: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是各种人造材料等等;能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核能时代,现在强调太阳能等等;信息:19世纪末到20世纪,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技术兴起,信息技术成为高技术的核心,随后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上述三条线索,材料、能源和信息,正是支撑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是载体,能源驱动,信息实行组织和控制。芯...
除了通常所知的李约瑟悖论外,李约瑟还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那么一开始就不是力学,可能是电磁学。
可能吗?
思路一:量纲。
在科学史上,按现在的标准,称得上是科学的最早的学科是几何学和力学。几何学的量纲是L,长度,还有弧度,运动学加上时间T,力学再加上质量m,阿基米德时代可能是重量。接着电磁学、化学,还要加I电流强度和n,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等等。生物学的量纲多到数不清。于是,随着研究的...
曾经写过两篇关于“门”的短文(“门”之隐喻——上帝的门和窗,旷野上有一扇门……)。真善美,是人类数千年追求的境界和讨论的话题。门,虽司空见惯,却隐藏着深刻的哲理,沟通起真善美。
“如果给绕瞬时转轴转动的刚体再加上一个约束,让它成为做定轴转动的刚体,自由度下降一个,却成全了门、成全了辘轳,门之所以成其为门,就是因为那个定轴。”(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594&do=blog&id=314...
近日看一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SPqAK0yFTgN3V1ItM0LOlA )有感。
在一般意义(非敌对)上,彼此间的语言交流有以下三点或三个环节。
聆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适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就事论事,不揣摸对方动机,不以“阴谋论”否定所谈之事中的合理性,也不以“心是好的”,为所谈之事中的不合理辩护。
准确表达的能力,用合理的方式捍卫自己的观点。此处,“合理的方式”非常重要。往往...
与自然界博弈的这种重复、策略有限,以及演进的博弈方式极其重要,正是这样的博弈方式,于文明之初和日后的岁月中对于塑造西方人尤其是科学家的性格上起到了重大影响,进而从一个方面锁定了西方文化的进程。
1.天人分离
与自然的博弈,尤其是与其中最简单部分的博弈,造就并促进了西方人天人分离的观念。作为博弈对手,自然的行为与主体的好恶无关,这一点给科学家留下深刻印象。
1616年,伽利略在罗马法庭上规定了作为一名...
1.
最小作用量原理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是物理定律的定律,是一切其他普通物理定律的基础。“在如此多的废墟中间,还有什么东西屹立长存呢?最小作用量原理迄今未经触动,人们似乎相信他会比其他原理更久长。事实上,它是更加模糊,更加抽象。”(庞加莱)。
实际上,早就有人注意到自然界的经济性。公元6世纪,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奥林匹奥德鲁斯强调了自然现象的“经济本性”,认为“自然界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