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社会的演化有没有朝着某个方向的时间箭头或线索,一直众说纷纭。基本认同的有两条线索,其一,科技或生产力的发展,如第n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或1.0、2.0等等。德布雷,作为切•格瓦拉的战友和哲学家,最终意识到,“归根到底,唯一跳出循环意义外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技术革命,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不复往返的”。
其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由生理向心理的提升。个体发育与系统演化相一致。人类一开始直面自然界,艰难维生,但求满足生存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生存需求的满足,需求由物质上升到精神。
相对而言,前者客观、外在;而后者看似主观、内在。有趣的是,客观和外在的科技发展,在认识与实践上跟随人的足迹而渐次“人化”;而看似主观、内在的人的需求层次提升,却成为人类社会演化的客观规律。
这两条线索相互呼应,科技满足需求,需求引导科技。然而,随着“人机界面友好”步步深入,需求(在元宇宙中,参见浮士德与元宇宙)日益得到满足,实际上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已无力继续“引导”和“拉动”科技,而科技则将继续前行,主要是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生物工程等,虽然未必是“一意孤行”。
鲍捷提出的人的认知系统之演变,或许提供了理解人类社会演变的第三条线索。50万年前哺乳动物认知系统,5万年前相应于语言的认知系统,5千年前相应于文字的认知系统,5百年前在科技的发展中形成的认知系统,笔者再加上50年前计算机语言认知系统(此处的“5”只是约数),量子计算机可能开启第六种认知系统。鲍捷提及的是“认知”系统,其实都可以且应改为“认知-行为”,简称为“知行”系统。人类知行系统演变的总体特点是,从细节到普遍、具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实体到数字,以及行-思-行。
一个现代人同时兼有前面4种认知行为系统,码农兼有5种。按鲍捷的理解,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习用“不用脑子”的哺乳动物认知行为系统。
“说开去”之一:非洲
人类起源于非洲,随后携带着由哺乳动物继承而来的认知行为系统,两次或三次走出非洲。走出非洲的人类,距走出非洲的时间越近,生活方式与非洲的原住民越是相似,哺乳动物知行系统的印记就越是深刻。百度百科称,非洲没有文字,唯有埃塞俄比亚用三百四十五个文字碎片当注音符号(类似的,中国有34个民族有语言没有文字)。离开非洲越久,哺乳动物知行系统的印记越模糊淡化,虽然还会被一再唤醒。
“说开去”之二:中国
同样是文字,中文的象形文带有较多形象含义,在此意义上,也就是带有较多哺乳动物知行系统的印记。这一点与中国人重情感,甚至“情本位”(李泽厚)偏感性一致。合情方能合理。重要的是“感动中国”,以及“不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不过,中国人的智商在世界名列前茅,在奥数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显然已经踏上科技知行系统的台阶,这一反差令人瞩目。中国人何以没有或较少以自己的智商反思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启蒙,令人诧异。
在细节与普遍的关系上,苏格拉底不断追问美到底是什么、善是什么,把抽象名词当作一个普通名词对待不断质问下去,以求普遍性;对于什么叫仁,孔子则通过例子,也就是细节,来说明仁的含义,而不会通过下定义(也就是说问其所是)来说明它。
在更大范围,西方自古(希腊)较为理性,近代尤甚,“以头立地”;中国则更多感性。
鲍捷的认知系统演变有线性之嫌。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和布留尔-斯特劳斯的《原始思维》认为,人类祖先的“野性思维”或“原始思维”并非落后,而是一直伴随着人类,而且为人类的逻辑思维提供非逻辑的源泉:野性,且原始,随机涨落,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助于创新。莫拉维克悖论则说明了哺乳动物知行系统的极端复杂性。
进而言之,随着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的哺乳动物知行系统——野性思维、原始思维,人们有可能在元宇宙中沉溺于此,也可能由此焕发新的活力。
“说开去”之三:女性
其实,所谓“男女有别”,其中的根源之一就是男女的知行系统不同。相对而言,女性在较多情况下使用哺乳动物认知行为系统,而男性则更多使用语言文字及之后的认知行为系统。这大概是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或“男不与女斗”的心理学依据,那些在男女争执中不幸落败的男士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些许慰藉。其实,前面说到,孔子本人,中华民族实际上也较多“女人气”。老子的教诲是,“处下,贵柔守雌”。
“说开去”之四:夫妻
进而言之,君不见这世界上的男欢女爱,包含着理性与感性之爱。如果认同美国较为理性,中国偏向感性,中美“夫妻”之说,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在现实的中美夫妻中,大多也是美国男与中国女,少有中国男与美国女。如果难以接受“夫妻”之说,那么理性与感性之融合,至少也可以成为“和谐”或“相向而行”或命运共同体的某种依据。
是这样吗?
结论或偏于理性,疑问则为感性留有余地。
补遗:有约1.3-2.7%来自尼安德特人的祖源基因片段(ancestry),像远古幽灵一般,沉睡在非洲以外的现代人(non-African)的基因组中。与其比成一棵树,物种的演化更像一个复杂的水系网,干流分为支流,而支流分离后,仍可能借由个体的交配而发生微小的基因流动,使得一个物种的部分基因进入另一个物种的基因库。称为“基因混合”(admixture)或“基因渗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