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曾论及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义上就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如存在的价值等。
人的三大关系,是理解个人和世界,历史与现状,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
从人猿相揖别之时,原始人类所面对的首先是与周围环境也就是自然界的关系,是大河流域,抑或山地丘陵;热带雨林,还是寒冷的北国;大陆腹地,或者面向大海,等等。由此便决定了部落的生活样式:例如生活来源是狩猎还是采集,住房是木结构还是垒石而居,以及所使用的工具等。
这就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础上,初步的人与物(包括简单的工具)的关系。与此同时,在人与物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人与人的关系,部落有了特定的结构,或许还会有巫师。人与物的关系加上人与人的关系,便形成了部落的思维方式,部落有了自己的图腾,这就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原始社会,人同时面对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如集体狩猎、采集,或施展巫术,后者即涉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例如部落的图腾和神话。人的三大关系实际上同时发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不同的文化在某个时期会以处理某一个关系为主,就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希腊,西方文化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所以在西方文化的历程中,科学技术与经济得到率先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市场经济。
中国文化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儒家文化,主要处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中国文化重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譬如阶级斗争,譬如“讲政治”。
印度文化则更为重视人与自身的关系,返回到内心。
这三大关系“竖起来”看,大致分别对应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应于生理需求,饮食男女;人与人的关系对应于社交和得到他人的认可,人与自身的关系对应于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相应于这三大关系,可以画出一个阶梯。相应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位于阶梯最下面的是科学技术,然后是经济活动;政治相应于人与人的关系,再高层是相应于人与自身关系的宗教和文学艺术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简称为“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简称为“人际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简称为“人己关系”。后两项关系以“人”为首,而天人关系以“天”为首,以凸现三大关系中,“天”之权重。这一点在此次疫情中已得到充分展现。
笔者以下将以“三大关系”讨论西方、中国与印度文化,讨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这次疫情。敬请期待。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