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这是康德的名言。本文不讨论康德宏大艰深的哲学体系,而是提出,由“头顶的星空”可以通往“心中的道德律”,以及探讨这一“通往”的途径和机制。文中,“头顶的星空”指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心中的道德律”指人的内心世界。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可以概括为三大博弈(与合作,此处主要讨论“博弈”),人与自然(拓展为“物”)博弈,人与他人博弈,以及人与自身博弈。三大博弈实际上彼此间不可分割。与自然博弈必然涉及人与人的合作和竞争,以及需要发自内心世界的动机和引发内心世界的波动,反之亦然。本文主要涉及三大博弈中人与自然的博弈,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与自身博弈的影响。
全文分四部分。一、人与自然界的博弈;二、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三和四分别是科学技术的局限及其对“心中道德律”的影响。
一、人与自然界的博弈
1.博弈中的一方——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博弈主要以科学和技术展开。人类之所以与自然博弈源于四个字:恐惧与好奇。恐惧,担忧自然界的寒暑和灾害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好奇,如同动物,渴望了解自己的领地和一切新奇之物,最终实现求知与控制。
相对于另两项博弈,人与自然界的博弈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自然界足够久远,可以对博弈的另一方奉陪到底。所谓“江山易易本性难改”须反过来说。就个人而言,难改的“本性”不过百年,人类至今不过几十万年;而易易之“江山”则以百万、千万、亿年计。在同样的场景下,只要与之博弈的人,以相同的方式出同一张牌,那么自然界不会变招,也总是出同一张牌。例如,水在同样的条件下,总是在同样的温度沸腾。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一点在博弈论中就是“重复博弈”和“有限博弈”。重复博弈,不仅在于特定的对象,而且在于由时间和空间等组成的场景。
自然界不仅足够久远,而且足够庞大,可以和不同的博弈者博弈,只要这些博弈者出一样的牌,那么自然界亦然,或者说,自然界对所有的博弈者一视同仁。
人与他人的博弈,情况就不一样了。若是第一轮输了,第二轮难道还会是原样吗?多半会变招,“打一枪换个地方”,是为“一次性博弈”;甚至“无招胜有招”,这就是“无限博弈”。既然如此,于是就只能“兵不厌诈”。或许正是对“人心叵测”的无奈,于是只能要求“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至于各不相同层出不穷的“小异”,只能要求“中庸”,不要走极端即可。若是对方又换了一个人,同样的博弈内容,结果可能面目全非。
至于人与自身博弈,其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历来被认为是世上最难之事。“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尼采)。其二,难以区分博弈的双方。只是在金庸的小说中看到双手互搏的周伯通。因而,在三大博弈中最简单的无疑是与自然界的博弈,之所以“简单”,是因为“重复”和“有限”。
即使同样与自然界博弈,也有难易之分。最容易的对手是丈量土地和杠杆,也就是对手的“招数”几乎最少,可重复性最高,只要寥寥数招,便可洞悉对手的伎俩,由此发展出几何与力学。
相比较而言,如果面对的对手是动植物,其招数虽逊于人,也复杂到难以胜数。(在相当程度上正因为此,生物学成为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参见生物学的实验结果一定可以重复吗——世界3与世界1的对称关系)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