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近年来,学术打假常见诸于媒体,为纯化学术氛围,树立诚信之风,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学术打假必然涉及打假双方主体和主体所属的“单位”,因而往往引发双方乃至多方之间的争议。其间至少关系到三个层面:打假的事实、动机,以及对事实的解释

首先是事实。打假者所举报之事必须是事实,事实必须清晰。否则就可能是诬告。

其次是动机。常常有人质疑打假者的动机,试图削弱、取消打假者的话语权,以此动摇打假事实的真实性。反过来,也有人强调事实的真实可靠,以此堵住对打假者的质疑。

有必要厘清事实与动机的关系。

就学术打假而言,在事实、动机,以及对事实的解释三个层面,事实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先级,不因任何动机而改变。

然而,打假,打假者本人也必然被置于舞台的聚光灯下,接受他人对包括打假动机在内的全方位审视。打假者并无高人一等的人格地位,在舆论场中没有豁免权。此处并非鼓动质疑打假者的动机,而是要说明,由于被打假的一方,必然以各种合法的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因而会发生对打假者的质疑。这种由打假引发的对打假者动机的质疑,就是事实判断。

最后,被打假的一方,或者第三方,出面解释打假者所提交的事实,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或是各方接受,或是继续争议,逐步平息。

2.

此次围绕张文宏医生的打假事件,大致可以循上述思路梳理。

首先,方舟子打假内容属实。

其次,方舟子要有多么强大的动机,在茫茫学海中,精准选择张文宏作为对象。由此,不由得令人多有遐想。

最后,张文宏所属复旦大学已经对方舟子所提之事实做出回应。由此也对“事实”做出新的理解:所有事实,都处于特定语境(场景)之中。

事实,不因言者之动机而变,但因所嵌入之语境(场景)而异。

话题:



0

推荐

吕乃基

吕乃基

171篇文章 287天前更新

关注全球化、社会转型、科技与文化、知识论、科技及其前沿、产业化、认知科学等

文章